西山煤电马兰矿1850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一键启停、记忆割煤、自动跟机、视频监测、运输机自动纠偏找直,形成了设备协同自动控制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日产量较传统采煤提高66%,达到1万吨,年产量达300万吨。这是我省煤炭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先进产能的生动实践。目前我省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坚定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我省自觉扛起稳产保供政治责任,2021年煤炭产量11.93亿吨、占全国的29.2%,并以长协价保供16个兄弟省份。今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3亿吨以上,再增产1亿吨。同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加快布局建设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项目,促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4012万千瓦、占比34.46%,建成和在建储能项目67个,“绿电”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省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能源供给质量持续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能源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能源体制改革取得进展,能源国际合作不断拓展,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煤炭绿色开发水平有效提高。山西焦煤针对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等“卡脖子”问题,集中火力各个击破,创新技术在所属矿井次第花开。以山西焦煤为代表,全省煤炭供给质量有效提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煤矿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将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技术引入煤矿,推动煤矿装备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塔山煤矿等10座国家首批示范建设煤矿全部建成,24座煤矿实现5G入井。按照“因地制宜、一矿一策”的原则,2022年积极推进20座试点煤矿开展绿色开采技术路线的探索和应用,有的试点煤矿绿色开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
煤电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煤电机组结构持续优化,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比例明显提升。外送电能力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累计开展省间交易41次,达成交易电量477.16亿千瓦时。2021年外送电量同比增长17.18%。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处于全国领先,统筹构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有效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全力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发用两侧均参与不间断结算试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省份。创新性开展电力中长期分时交易探索,实现电力价格在批发和零售市场传导畅通,此项工作在全国尚属首例。
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持续加快。进入8月以来,左云县五路山风电场二期技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共安装33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9.5兆瓦,今年10月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54亿千瓦时。我省积极推进光伏、风电项目建设,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新能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抽水蓄能项目扎实推进,争取国家将我省8个抽水蓄能项目调整为“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开发模式更加多元,持续推进光伏扶贫、风光互补、风电供暖、矿山治理、光伏+等多场景应用,初步形成集中+分散开发模式,因地制宜推动风光资源高效利用,带动风光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加快构建。实施能耗“双控”制度,按季度发布各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圆满完成每年国家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进工业领域的节能提效,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月调度季通报的监测预警制度。稳步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2017年—2021年底,全省累计新增清洁取暖改造608万户。
能源领域多项技术实现突破。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形成钢-焦-化-氢、煤-焦-化-氢、煤-焦-碳素、煤-焦-精细化工等模式。氢能、钠电池、能源互联网、煤矸石综合利用等技术加快突破。国家超算中心(太原)、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山西瑞光热电二氧化碳捕集提纯技术取得突破,成功产出99.9%纯度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潞安化工二氧化碳与甲烷重整制合成气技术,通过干重整实现烟道气捕碳的高效转化利用。
能源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连续举办,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论坛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特色更加彰显。
“双碳”目标牵引,深化能源革命。我省将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为牵引,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张毅 )